首页 > 实时讯息 >

护士节对话 | 邢辰:推200公斤设备转运危重患儿,从业这五年“惊心动魄”

2025-05-12 06:04:00

今天(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由此可见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约有500多万护士。而在上海,截至2024年底,本市注册护士有12.31万,较2019年增加27%。不过,从现实来看,很多人对护士职业的认知、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认可,还有待提升。

这个护士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沪上医院,与优秀的护士对话。

对话人:邢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转运护士)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重症监护室(NICU),365天灯火通明。1998年出生的邢辰是这里的一名转运护士。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危重新生儿诊疗中心之一,儿科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近年屡次刷新救治纪录,新生儿转运是其中重要一环。

“转运的新生儿中,有的是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有的患有气胸、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等重症……”从业5年,邢辰年均参与危重症患儿转运百余例,总转运里程数万里。

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让邢辰不断成长,他难忘去年的一次雨夜紧急转运。深夜的NICU,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胎龄仅23周、体重不足600克的“掌心宝宝”即将出生。

医学上,胎龄低于24周的早产儿被定义为生存极限早产儿,这类早产儿因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在呼吸、循环系统及神经发育等方面均面临巨大风险。

转运,是早产儿求生的第一步。邢辰和一名转运医生推着约200公斤的转运设备出发了。

“抵达产院后,我守在辐射台旁,将保湿薄膜和包被放在暖灯下烤着,备好复苏用品,等待着他的到来。”邢辰回忆,孩子一出生他便用薄膜和包被将巴掌大的身体包裹住,只露出胸廓。

“他的小脚还不及我的指节长,透明肌肤下跳动着青紫色的血管,像株随时会被风雨折断的嫩芽。”转运途中,救护车在积水的道路中颠簸,暖箱就会微微震颤,邢辰一手扶住气管插管,一手轻抚暖箱,“监护仪的滴答声在耳畔规律响起,看着呼吸机屏幕波形的起伏,我只想着能快些、再快些回到医院。”

一小时的车程变得无比漫长,当终于将“掌心宝宝”送回病房,同事从他们手中接过早产儿,邢辰的心终于定了。

从初入职场的“菜鸟”,到能独当一面的好手,邢辰也有过一段职场适应期。“我们转运的新生儿病情都很危重,也会遇到一些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而被放弃的宝宝,想到这,我的心里会很难受。”可转眼,看着自己转运的宝宝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成功出院,他又觉得一切努力有了意义。

在以女性为主的护理队伍里,男护士是“稀缺资源”。邢辰说,高三选专业时,不少同学对他的选择很诧异。近年来,大家都渐渐习惯了男护士的存在。在儿科医院NICU,转运护士共8人,均为男性。他们年均转运近900例危重新生儿,以钢铁之心守护“最柔软的群体”。

“护理行业最重要的是专业性和同理心,这与性别无关。”对于护士节的愿望,这名90后男护士直言,只希望转运的宝宝能平安出院,“孩子们都健康,我的工作就能轻松些,这既是真挚的愿望,也是我的私心。”他笑道。

记者手记:“提灯男神”的队伍在壮大

邢辰从业5年,在采访他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男护士这一群体特有的力量与温度。

曾几何时,男护士在医院如同大熊猫般稀有。随着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护理职业早已突破性别藩篱。在急诊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男护士凭借体力优势、应急反应能力和器械操作专长,成为科室的中流砥柱。如邢辰这般,他既能肩扛上百斤的设备实施急救转运,又能用宽厚手掌安抚啼哭的早产儿。

“提灯女神”的温暖仍在延续,“提灯男神”的队伍也在壮大。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