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身材可能比肥胖更糟糕!小心脂肪肝“找上门”
看着瘦瘦的
但身上的肉软软糯糯
晃一晃还像水一样流动……
这种身材可能比肥胖更糟糕
因为你的体脂率可能过高了
无论外形胖瘦
体脂率一旦过高
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长期损害
体脂率过高
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温床”
有的人看起来可能体重正常甚至偏轻,但身体线条松散,比如腰腹、手臂、大腿有软赘肉,触摸时能感觉到脂肪的柔软感,却缺乏肌肉的紧致支撑。
这种体形的本质是“体脂率偏高+肌肉量偏低” 的组合,常见于不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过度节食后复食的人群,尤其容易被 “体重正常” 的表象掩盖健康问题。
当体脂率过高时,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长期损害。
代谢紊乱
内脏脂肪堆积会释放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导致:
- 高血糖(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
- 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外周阻力增加);
- 血脂异常(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数据显示,体脂率每增加5%(男性)或10%(女性),代谢综合征风险升高30%~50%。
损伤心血管系统
内脏脂肪释放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合成低密度脂蛋白(LDL,“坏胆固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梗、中风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体脂率男性>25%、女性>30%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正常人群高2~3倍。
关节损伤
肌肉是维持体态的 “支撑结构”:比如核心肌肉(腰腹)不足会导致含胸驼背、腰椎压力大;下肢肌肉(大腿、臀部)不足会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均,容易出现腰酸背痛、关节磨损。
骨质疏松风险升高
肌肉少脂肪多,还会促进身体分泌炎症因子,影响骨骼代谢,进一步加重骨质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损伤肝脏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余脂肪会通过血液沉积在肝脏,形成 “脂肪浸润”,初期为轻度脂肪肝,若不干预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目前,脂肪肝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肥胖人群患病率超过50%。

如何准确测量体脂率?
较为准确的方法是前往专业医疗机构,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它通过测量肌肉和脂肪不同的电阻值来计算体脂率。

从健康和体形美观角度,不同性别有不同的体脂率参考范围:
- 女性体脂率:正常范围在20%~25%,健康角度不宜超过30%,若追求较好体形,25%左右较为合适。
- 男性体脂率:正常范围在15%~20%,健康角度25%以下较合适,若想塑造更健美的体形,控制在20%左右较好。

科学降低体脂率
合理饮食
要遵循三餐合理饮食原则,严格控制高热量食品的摄入,如油脂含量高的甜食、油炸食品和饮料。减少这些高热量食物的摄取,有助于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能量过剩转化为脂肪堆积。
饮食还要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肌肉的合成和修复都离不开它。
适量运动
- 有氧运动:对于减少脂肪效果显著,且强度相对较低,更容易坚持。
成年人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慢跑和快走。这些运动不仅能有效降低体脂率,还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整体健康水平。

- 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可防止减脂期肌肉流失,让身材更紧致。
频率与动作:每周2~3次(隔天进行)。
组数与次数:每组8~12次,3~4组,组间休息60~90秒(增肌需接近力竭,减脂可适当减少重量)。
生活习惯优化
- 睡眠
7~9小时/天,降低皮质醇。建议23:00前入睡,保持规律作息(周末不晚起超过1小时)。
- 压力管理
避免“情绪性暴食”。长期压力会升高皮质醇,促进内脏脂肪堆积。
调节方法:冥想(每天10分钟)、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瑜伽、听音乐。
- 避免久坐
每小时活动5分钟。久坐会降低脂肪酶活性(脂肪分解减慢),导致腰腹脂肪堆积。
来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