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露营”成市民追捧的新潮流
【来源:太原新闻网】

图为市民在露营地捡拾垃圾

图为干净整洁的露营地
5月4日傍晚,市民雒彬钰返程时,将露营产生的垃圾分类打包带回后,分别投入小区四色分类垃圾桶内。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五一”假期,越来越多市民在露营装备中增添了分类垃圾袋、车载垃圾桶等环保物品,享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不留下痕迹正成为户外活动新潮流。
在古交山谷露营地,潺潺溪水旁散落着几顶帐篷。雒彬钰手持长柄夹,仔细搜寻草丛间的废弃物。“果核茶渣装红色袋,塑料包装归黑色袋。”她手拿垃圾夹边分拣边向同伴演示。在她的露营背包里,整齐叠放着社区分发的可降解垃圾袋。不远处,几个孩子正用自制竹夹收集石缝里的瓜子壳,竹夹与石的碰撞声与林间鸟鸣交织成趣。
“每次露营都是环保实践课。帐篷支在哪里,环保责任就带到哪里。”现场,雒彬钰和同伴独创的“三步离场法”在驴友圈颇受推崇:“初次清理细致分拣,二次巡查查漏补缺,三次复查恢复原貌。”这种严谨作风,源自她所居住的汾东南路社区持续推行的“生态守护双轨制”,网格员日常督导与志愿者科普浇灌,将环保力量转化为辖区居民的行动自觉。
晋阳湖畔,65岁的张建国正手把手指导孙子清洗餐盒。折叠水桶承接的污水将被送往指定处理点,车载垃圾桶里整齐码放着分好类的废弃物。“瞧,孩子们现在比赛看谁捡的垃圾多。”张师傅笑着展示手机里的露营群,数十张“离场对比图”中,清理前后的草地判若两处。
在汾河畔一露营地,王如兰家的“垃圾寻宝赛”吸引多个家庭参与。孩子们手持定制夹子比赛收集废弃物,正确分类可获得野餐优先选位权。“既培养环保意识又增进亲子互动。”王如兰指着红、白、黑三个颜色各异的垃圾袋介绍,其中半袋矿泉水瓶是从前几个露营处“接手”的。
暮色渐浓时,各露营地迎来离场高峰。雒彬钰的后备箱里,六个膨胀的垃圾袋随着车身轻轻晃动。后视镜中,经“三步离场法”检查的营地已恢复自然状态,草叶上零星露珠反射着月光。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大家带走的不仅是垃圾,更是对自然的敬畏;留下的不是痕迹,而是用文明之举为青山绿水增添的亮色。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