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您了解昭平这项非遗技艺


近日,昭平县公布第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生态山楂芽红茶制作技艺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口感成功入选。今天我们的记者走进非遗传承人叶质萍的家中,带您了解这项传承多年的制茶技艺。



在樟木林镇山楂茶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着鲜嫩饱满的山楂绒芽,这些带着细密绒毛的嫩芽,是制作山楂芽红茶的上佳原料。叶质萍介绍说,要制成一杯汤色红艳通透、香气绵长、口感独特且兼具保健功效的山楂芽红茶,原料需历经萎凋、揉捻、打散、发酵、烘干等多道传统工序。

叶质萍
非遗传承人
和制作普通的红茶工艺不一样的是,制作山楂芽红茶时,萎凋和发酵的时间要更长,烘干温度也要保持在80-110摄氏度,这样就能够让山楂芽茶的口感更好、更香。





叶质萍介绍说,她制作的山楂芽红茶采用原生态种植模式,选取山楂果成熟季的山楂嫩叶芽为原料,此时的芽绒绒毛饱满、养分充足,是制茶的最佳之选。
叶锡谋
村民
平时家里来客了,我们就会泡上一壶山楂芽茶,入口生津,回甘久,喝着很舒服,家里人都爱喝。

为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叶质萍在基地建起了加工厂,并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如今,这款原生态山楂芽红茶正从地方记忆里的“家常味”,蝶变成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文化名片”,为守护乡村记忆、做强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贡献着源源不断的“茶力量”。

记 者:邱钰莹 谢琳 欧金逸(实习)
编辑:李淑贞 卢玉娴
审核:陈龙

推荐:县总工会为50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免费体检
版权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发表的原创文章、图片、视频,版权属昭平县融媒体中心所有。 欢迎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但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如有侵权,昭平县融媒 体中心将依法追究责任,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