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首创回迁房智能办证新模式,数智赋能破解安置房办证难题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郑路娜

回迁安置办证一件事窗口。受访者供图
聚焦农民回迁房不动产登记环节多、材料繁、耗时长的痛点,杭州市余杭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创新打造全国首个“回迁房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智能服务模式。通过流程再造、数据互通和AI赋能,实现材料精简40%、效率提升75%、出证时效压缩67%,构建了“智能登记+公证协同+线上通办”的高效服务体系。
余杭区将服务窗口前移至街镇便民点,首创“析产登记一窗通”机制,不动产与公证部门并联作业,一次性完成公证及产权登记,单日办证量从30套跃升至120余套。针对特殊群体,组建政务小分队开展上门服务,为仁和街道、瓶窑镇等安置小区群众进行上门办理。此外,开通法律咨询专线,配备专业律师团队,为群众提供政策解读和法务支持,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通过打通住建、税务、公证等部门数据壁垒,余杭区构建“前端无感填报、后台秒级出证”的智能联办模式。系统自动抓取拆迁协议、安置确认表等材料关键信息,实现7×24小时在线审核,群众仅需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即可就近办理。同时,创新“析产+委托公证”流程,将安置与办证环节合并,办理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即日办结”,全程“零费用”惠及群众。
以良渚、仓前等回迁房集中区域为试点,余杭区逐步增设五常、闲林等街道便民点位,形成覆盖全区的办证服务网络。目前,全区“一件事”办件量达1650套,便民点日均受理20件线上办,彻底解决安置群众“跑远路、反复跑”问题。
“以前找中介代办要花2000多元,现在政府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省时又省钱!”成功拿证的居民王阿姨感慨道。这一改革举措不仅提升群众获得感,更为全国回迁房数字化治理提供了“余杭样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