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 不止“红玫瑰”!5·20央视新闻聚焦云南月季变了1000多种“新花样”
5月20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刊发文章《浪漫,只有“红玫瑰”?这里的月季变了1000多种“新花样”》,关注云南月季变了1000多种“新花样”,详情如下:
鲜花色彩鲜艳、气味芬芳、形态多样。从古到今,每逢重要节日和事件,很多人都喜欢互赠鲜花。现在人们赠予鲜花的选择更多了。

作为世界三大最适宜种植花卉的产区之一,云南这两天的一场推荐会上发布了1000多个“中国风”月季新品种。
这些月季的色彩跟我们在花店里遇见的不太一样。它们不是一片花瓣叠着一片花瓣的“杯状花”,而是层层相叠、“花团锦簇”。此外,它们的香味也很独特,夸张点说那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余香绕手三日不绝”。

月季花“上科技”
花色、花型、花香都能“私人订制”
这一系列亮眼沁鼻的新品种得以面世,离不开背后的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将来我们甚至还可以定制花色、花型,乃至香味。这背后,哪些“科技内核”在持续发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自主培育的1000余个月季新品种在推荐会上集中亮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所长李绅崇介绍,这些月季新品种涵盖稀有色系、抗病强种、低维护景观等突破性品类。
李绅崇:现在我们展示的品种主要是以“中国风”“中国芯”为核心的品系,它有几个特点:大多数有香味,芳香浓郁;它的花型,瓣形不是太多,重瓣性相对比较低,开放度比较好;它的花色是古典色系,低饱和度;抗病性比较好,它的亲本材料都来自野生资源,抗病、抗寒、抗旱性状都比较好,所以这个“中国风”是有特殊定义的。
这次推荐会上融合东方审美的“国风”系列,打破传统“杯状花”的形态,花瓣层叠如云,涵盖月季所有色系;定向培育的“东方香韵”系列,融合茶香、果香等东方香调,填补市场对馥郁香型切花的空白。

这是如何做到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蔡艳飞解释:
蔡艳飞:我们通过大量杂交育种的方法,好比你需要一个有花香的、需要它高抗某种病的,那我就会选择一个你需要的目标香气的亲本,再选择一个高抗的品种,用它们做杂交,从授粉到它开花是一年的时间,后续,最起码要测试三代。新品种的推广是个很严格的过程,我这里测试完,还要去企业进行一个完整的测试,才能进行上市。
如何让培育出的新品种更加丰富多彩,符合育种者的“心意”呢?蔡艳飞表示,研究团队正在努力尝试“智能定向育种”的方法。
蔡艳飞:现在这种杂交,可能得到目标品种的比例只有10%,我们后续就是要做“智能定向育种”,通过基因组的解析和性状构建一些大模型,就可以做到精准地育种,得到目标品种的比例会大大地提高。如果我们到后面做到智能、精准育种,有大模型支撑的话,可能概率就会提高到80%甚至90%。
“月季?”“不是玫瑰吗?”
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疑问
用鲜花装点生活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而大家有所不知,目前,在鲜切花市场上被称作“玫瑰”的花,通常在植物分类学上就是月季花。蔡艳飞介绍,月季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鲜切花市场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切花月季占中国鲜切花市场总量的一半以上,而这其中,十支切花月季就有七支来自云南;也因此,想要推动这一重要的切花品类市场提质升级,品种改良是关键。
蔡艳飞:整个云南花卉的种植面积大概是195万亩,在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品种的改良,另外就是种植技术的提升,科技创新,来助力产量的提高。
有人种,更得有人买
新品种如何更快推向市场?
新品种的推出,还要经得住市场的检验。在推荐会现场,不少花农、花企通过试种小程序,现场申请、认购心仪的新品种,实现“科技到田间”的无缝对接。云南某花卉公司总经理顾强键介绍,企业已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签约,共建新品种示范基地,通过“联农带农”新模式,惠及月季主产区的众多花农,预计年增收将达到20%。
顾强键:农科院这次大量的品种推向市场,我们已经初步选了二三十个品种,预计九月份第一批种苗会种到田里面,最快的一茬花应该在春节前能够上市,非常期待我们自己的这些品种在市场上的表现和反馈。我们想在种植端,直接面向终端市场,这样更有助于品种信息的收集。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培育出更好、更适合中国审美的新品种。我相信通过企业的推广,会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对企业的利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以往一个新品种想要推向市场,没有三到五年很难实现。李绅崇介绍,为此,此次推荐会特意搭建了“政科企农”创新共同体新模式,让新品种能够加速和公众见面。
李绅崇:政府来做前期的设施设备的投入,企业就把运营搞好,科研单位把育种搞好,农民出土地,再加上电商,通过这种模式加快品种的快速推广。我们要创建“613”的模式,60%的收益归农民,30%归运营企业,10%归科研单位或育种者,我们的品种首先是满足品质,第二是满足“新奇特”,所以这个品种是有溢价能力的,对农民增收是可以保证的。
我国的月季栽培、育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了月季的选育和栽培活动;而1867年,法国育种家成功培育出充分结合了中国和欧洲古老月季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被认为是现代月季的开端。蔡艳飞介绍,如今,“中国风”月季的推出,将开辟和欧洲花型不同的新赛道,让我国自主创新品种走进千家万户、开遍世界各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赵萍
编审:李雪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