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没早知道!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不能只看评分,看懂这篇文章,少走弯路
我前段时间遇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家属,患者在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几乎每次来医院检查,认知评分都差不多没什么变化。患者家属就觉得很奇怪:不对呀医生,我觉得我妈妈能连着把这几天吃了什么都背清楚,怎么从评分量表上来看,总是没有变化呢?
我说,你这个疑问,是很多使用了以仑卡奈单抗为代表的——能够延缓AD病情进展的药物后的患者家属的普遍疑问。
有的患者家属会说,我妈妈用药之后能自己穿衣系扣子了,基本也不会错;有的家属会觉得,原本患者话都说不清楚,电话就是“和别人说话用的东西”,盐会被讲成“咸的东西”,现在患者说话有条理了,还能记住一些简短的诗句,怎么量表评分上也看不出来改善?
所以很多家属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量表的评分变化跟患者平时的症状改善不相符?患者接受的治疗到底有没有效?
一、对AD治疗来说,患者及家属感受和评分体系同等重要
家属的主观感受和AD量表之所以不同步,是因为这两种评估方法的目的和使用场景不一样。
在临床上医生面对患者时,因为无法与患者长期相处,要想迅速建立对病情的理解,对病情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并给出医疗建议,就需要一个快速、方便且可以被量化的标准。
用量表做评估不需要用检查化验,在做比较粗糙的病情评估时也很准确,能区分出轻度、中度和重度AD病患者,符合医生的需求。在AD病药物的临床试验中,主要就是通过CDR-SB和MMSE这样的量表判断治疗效果。

但对患者家属来说,量表的功能就不足以支持日常的评估了。
一方面,量表能评价的维度比较有限,而且不同维度的权重是一样的,不能完整体现疾病及AD病治疗药物对于患者乃至患者家属造成的影响。患者及患者家属更在乎的,是AD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场中遇到的麻烦。
打个比方,有的家属可能特别在乎患者在穿衣或者洗漱上的自理能力,或者格外关注患者外出时的寻路能力,因为能为他们每天省去了十几二十分钟的照顾时间,或者可以防止患者走失,所以他们对这个事项很敏感,而不是特别在乎患者的读写能力。
但是在评分体系中,三者的分值是相同的,家属在乎或不在乎的事项,不一定能在量表中体现得出来差异。对于患者家属的心思来说,量表“比较迟钝”。

另一方面,量表的检测受到患者状态的影响很大。以MMSE为例,如果患者本身的文化水平比较低,MMSE评分本来就会处在一个比较差的基线上。另外,AD患者本身存在注意力分散、情绪波动大的情况,也会干扰评分结果。
我甚至遇到了一位患者,在每次有家属陪同,鼓励他这次测试要好好做时,他的MMSE评分就能一下子高出许多分,但家属不在身边,他自己不把测试放在心上时,MMSE评分就会突然降下来。
所以很多患者家属有症状和量表不能匹配的困惑非常正常。因为量表更多是医生使用的诊断评估工具,家属的主观感受不能完整的体现在量表评分上,参考患者与患者家属的主观感受,也是对我们疾病评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仑卡奈单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照料者负担
仑卡奈单抗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β淀粉样蛋白(Aβ)治疗药物之一,在机制层面跟既往的AD治疗药物完全不同。既往的AD药物主要用于“改善症状”,就像房子漏水了,只是拿个盆接水,不能修补漏洞。
而仑卡奈单抗可以直击疾病根源,清除Aβ这种直接破坏认知功能的脑内毒性物质,无论是体积较大的斑块还是体积较小的可溶性Aβ都能清除,并阻断包括Tau级联反应在内的其他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机制,具有延缓疾病进展的功能。
在临床试验中,仑卡奈单抗就展现出了对于Aβ、Tau等毒性物质显著的清除能力。而且Ⅲ期临床试验Clarity-AD研究亚洲人群数据显示,亚洲人群对于仑卡奈单抗有更积极的响应,清除淀粉样斑块的幅度与速度均显著优于总人群[1]。

所以,如果患者在复诊时不仅做了量表,还做了上述标志物的检测,就能发现明显的变化。
我们治疗AD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能减少患者和家属在生活中的不便和痛苦。缓解家属的护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只要达到了这个目的,量表的评分变化是怎样的并不重要。

目前也还没有能够完整量化新药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照料人员带来获益的实际评价方案,我们的临床实践仍然在探索,如何能完整地将能药物对患者和患者家庭的获益完整展现出来。
Clarity-AD研究中,除了常见的MMSE评分、CDR-SB评分以外,还设置了多个与患者生活质量、照顾者负担有关的评价量表,结果也表明,仑卡奈单抗不但能延缓疾病进展,还可以显著提升受试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家属的照料负担,降低为照料患者付出的金钱成本、时间成本等,为患者及家庭带来明确且实际的获益[2]。
结语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患者一些最细枝末节的改变,是家属能够坚持治疗信心的基本动力。特别是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实际上已经建立了“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渐进性疾病,疾病病程难以扭转的概念之后,一些症状上的席位改善,就会为患者和患者家属带来继续与疾病对抗,顽强面对生活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Chen C, Katayama S, Lee JH, et al. Clarity AD: Asian regional analysis of a phase III trial of lec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J Prev Alzheimers Dis. 2025;12(5):100160. doi:10.1016/j.tjpad.2025.100160
[2] Cohen, S., van Dyck, C.H., Gee, M. et al. Lecanemab Clarity AD: Quality-of-Life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3 Trial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J Prev Alzheimers Dis 10, 771–777 (2023). https://doi.org/10.14283/jpad.20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