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铸魂强师托举教育强国梦

2025-09-10 09:41:00

去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如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怎样帮助教师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教师待遇保障如何提升……全国教育大会一周年之际,第41个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召开“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展成效。

铸魂强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阐明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2024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他特别提到“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

如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晋藩、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新闻发布会现场,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介绍,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持续宣传选树“最美教师”等优秀教师典型,组织认定第三批和启动创建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并在全国范围开展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此外,教育部还会同中央党校对中小学书记校长进行全覆盖专题培训,组织专家团队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资源,并推动教师专业标准修订,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和教师教育课程。

在从严从实建设师德师风方面,教育部出台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扎实推进师德师风教育涵养常态化、日常监管制度化、考核评价科学化、规范惩处严格化;针对一线教师制定职业行为10项准则学习手册,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者进行师德师风全覆盖培训;会同相关部门健全师德师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各地各校健全师德教育、典型引领、教师准入等10项机制,落实师德违规“零容忍”。

追求卓越,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这一年来,广大教师在‘机制创新、体系升级’的变革中,踔厉奋发,追求卓越,实现育人能力与综合素质‘双提升’。”俞伟跃介绍,教育部持续开展教师教育创新机制改革试点,探索适应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教师教育院校新布局,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师培养层次新结构,适应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新体系,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的数字化赋能教师培养新模式,适应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

“今年首批‘国优计划’毕业生走上中小学教师岗位,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从本科提升到研究生层次,中西部也迎来了近万名‘优师计划’首届毕业生。”俞伟跃表示,教育部优化教师培养体系,专门出台政策支持“优师计划”师范生职后学历提升,启动“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支持下,一批欠发达地区的师范院校办学层次实现了跃升。

在推进精准培训方面,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优化“国培计划”,重点开展思政、音体美劳、心理健康、科学教育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开展科学教师专项培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青年教师赴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启动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素养研修活动;举办“全国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建设一批名师名校长线上工作室。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马宏兵在发布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60亿元在各教育阶段开展教师培训;各级财政持续提高师范生生均拨款标准,中央财政累计安排42亿元支持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2024年财政部累计安排11亿元支持实施“优师计划”,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十四五”时期累计投入18亿元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中阶段学校开展“组团式”帮扶,实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等,每年组织超过2万名优秀教师和退休教师到欠发达地区支教讲学,有效带动当地教师提升能力水平。

安心教学,提升教师待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

来自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实验中学的一线教师费祯红经历过早起晚归、两头不见太阳的通勤时代,也经历过深夜挑灯、书山题海的教研时代。现在她的学校有了教职工的专门周转宿舍,上下班的道路变得便捷通畅;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国教师”小程序等为她带来了极大便利,她可以通过线上名师工作室、全国教研共同体和数字化资源库随时随地获取优质资源、参与高端研修,专业成长进入“快车道”。

费祯红的经历是全国教师真实改变的缩影。为了提升教师待遇保障,教育部持续巩固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成果,首次构建“配租+配售”相结合的乡村教师住房保障体系,首次在国家层面围绕医疗、交通、消费、旅游等出台尊师惠师政策,连续推出两期“尊师惠师公益行动”,上线“AI教师心理陪伴”等。

为了让教师“安安静静教好课”,教育部建立了教育系统发文与教师减负一致性评估审核制度,开展社会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实施白名单管理,坚决遏制无关事务进校园;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及时澄清涉师不实举报,会同公安部严厉打击诋毁、污名教师等违法行为。

马宏兵指出,“十四五”时期各级财政部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动教师队伍不断壮大,2024年全国专任教师比2019年增加150多万人;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健全“越是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差异化补助激励机制,每年惠及120多万名乡村教师;配合相关部门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进一步激发高校创新创造活力。

发布会现场,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翟建民介绍,“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过1000亿元,支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发展,教学楼、实验室和农村教师周转住房是其中的重要建设内容,有效改善了教师教学工作环境。

优化管理,统筹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

一年来,教育部继续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强化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技术技能导向,推进部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全覆盖;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试点,探索教师培训学分和在职教育课程学分的互认机制;出台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印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在完善县域调配机制方面,教育部启动县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着力打造县域一体化教师发展团队;建立县域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监测与预警平台,精准研判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下教师供需衔接;实施系列支教计划,优化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组团式”援疆、“三区”人才支持等系列支教计划,有力提高了薄弱地区教育质量。

此外,教育部上线了“中国教师”小程序,建成并持续升级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构成的“一平台两系统”基本架构。

马宏兵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近450亿元专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支持实施“特岗计划”,5年间累计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补充约25万名特岗教师。

补短提质,支持师范院校建设

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国家支持师范院校建设。翟建民介绍,202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渠道,支持包括师范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加快补齐高校学生宿舍短板,“让未来的老师们在校学习期间住得更舒心、更愉悦”。

此外,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推动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包括优质师范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科研设备。

“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两重”资金的引导作用,配合教育部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支持一批提升教师教育能力的优质项目,扩大本科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地方师范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将更多师范院校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支持范围;指导师范院校抓住设备更新政策的机遇,储备实施一批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相关的设备更新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师范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最先进的设备。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10日第16版

作者:本报记者 万景达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青椒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