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润陇原】耿焱:从亲身经历看延安精神的传承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任磊
9月8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耿焱再次来到兰州,参加“加强延安精神研究会能力建设,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工作经验交流会。会前,耿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通过个人成长经历、母亲参加革命的故事等,分享了她对延安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采访中,耿焱深情回忆了她的母亲以及甘肃与延安精神的深厚渊源。她提到,甘肃虽地处偏远,曾经保守封建,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甘肃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他们了解到日本的入侵对国家的巨大冲击,积极走上街头进行宣传。
“我的母亲,十几岁时就受到红军队伍中女兵连的影响,被女兵帽子上的红星深深吸引,从而走上了革命道路。”耿焱谈到,从新法接生入手,她的母亲逐步开展妇女工作和群众工作,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者。她说,这充分展现了甘肃人民在革命时期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热情,也体现了延安精神在甘肃的萌芽与传播。
耿焱还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进入甘肃的经历。她说,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万里长征,途中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甘肃。当时,红军人数锐减,但甘肃的老百姓给予了红军极大的支持。
“红军战士们严守纪律,不扰民,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耿焱表示,这种军民一家亲的情谊,让红军战士们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也坚定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下,毛主席在延安的13年里,写出了大量党的理论著作,为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延安精神也由此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耿焱表示,延安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最简单却最核心的宗旨,这一宗旨贯穿于党的发展历程中,是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信念。”耿焱表示,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