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神奇学生 到底有什么神通呢?
14篇SCI论文、3项国家发明专利、提前锁定名校深造资格,哎呀,重庆大学一位本科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通告,让这位大四学生刘某乔的完美简历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一部分人在想,这样的娃怎么没生在我们家呢?另一部分人比较冷静,多问了一句:这些成就是这娃自己干出来的吗?结果,还真不是!
为了娃,这个爹用力过猛!
原来不是娃在拼搏,是娃他爹在拼搏。其实,一名00后如果真的能凭借天赋和努力,闯出耀眼的科研战绩,这本该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骄傲。可惜,只过拼爹的又一个案例。现在,娃的各种奖励没有了,说不定还得给个处分。这位爱娃过猛的父亲,也失去了自己多年打拼得到的那些社会地位。在科研领域,课题组的“学术近亲繁殖”一直受到诟病。如果把公共科研资源,转化为“家族信托”,让后辈坐享学术成果代际传递的特权,这无疑将再次突破学术公平的底线。这种“署名游戏”,本质上是用学术资本为子女亲朋铺就捷径,让论文、专利和国家奖学金沦为“学术二代”的镀金道具。
这件事让人担心的是,当SCI论文数量仍是高校排名的硬通货,当专利申请量挂钩科研经费分配,国家级科研项目,是不是应该设立亲属回避机制呢?学术成果署名规则,如何抵挡人情的侵蚀?那些没有“教授亲戚”的学子,会不会在起跑线上失去了公平竞技的可能?这种学术和学历造假,已经让某些人觉得,习以为常了。
美女造假入狱8个月学术不端亟需法律规范
这位造假的后果很严重,入狱8个月,240天。有人说,这种惩戒力度,哪个家长再敢上下其手了?其实,李思萱不但学历造假,她参加的比赛也有问题。她参加的所谓环球小姐大赛,各个媒体都这么报道的,不对。这个比赛跟我们常说的:环球小姐、世界小姐,国际小姐,世界三大选美赛事没有一毛钱关系。李思萱参加的那个比赛,英文翻译过来,是”宇宙最强女人大赛”。你想,敢参加这个比赛的,胆小了能行吗?自己成名的比赛,是蹭了别人的名号;入学的学历,更是假造的。希望这位入狱的8个月,240天里,好好反思自己的人生。如何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现在,有些网友自发地,用各种方法追踪论文署名轨迹,搜索梳理论文细节,就是想把学术造假的都抓出来。这种自发性的“民间学术审查”,是对学术自律机制的拷问,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所以,除了处理涉事责任人,督促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加严谨,公众也希望看到我们司法程序,帮助堵上这些潜规则的漏洞。依法保护好圣洁的学术殿堂,让造假者,违法必究,知难而退!
来源:第一现场